任亚平(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重典治乱、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要求抓住要害,打到七寸、集中发力、持续用劲,敢于揭短亮丑,点准穴位、戳到麻骨、开出辣味,起到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的作用。教育实践活动之后,继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巩固前一段的成果,继续扩大成效。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要促使党员干部守纪律、懂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要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去年,王岐山同志在全国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上与委员互动时,回应委员“现在反腐败的着眼点是侧重于存量还是侧重于增量”的问题时强调,增量、存量都要管,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更侧重的是增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腐措施不断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极少数人是重点打击对象。遏制腐败,首先达到不敢腐,然后再达到不能腐,最后实现不想腐。 坚持“三严三实”,关键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修身、用权、律己要严,谋事、创业、做人要实,首先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打了上百只“老虎”。这些人与我们成长的经历、从事的工作都差不多,都是“文革”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为什么会变质?关键原因还是思想“总开关”不紧,修身、用权、律己不严。有人认为,现在“带病”提拔的比例相当高,在担任现任职务之前的那个职务甚至是前几个职务时可能就已经“有病”了。但是绝大多数人一开始“没病”,是随着职务的提升、权力的增加、防备的不足、要求的不严开始生的“病”。“生病”以后又没有在意,一拖再拖,一放再放,“病”越来越重,最后病入膏肓、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履职要从严、从实,头上有把戒尺,常存敬畏之心。 党员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把握好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要树立正确的官德意识,把做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干干净净做事;二是当官就要不断地提高能力。不论在什么领域和工作岗位,都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当官就要敢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担当起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责任作为毕生的价值追求,在本职岗位上全心全力、兢兢业业,心系民生、情系百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把敢于担当培养成一种自觉行为,肩负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四是当官就要自律。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切按规定办事,决不搞特权,决不“开口子”、“留空子”,决不放松要求。还要“律己及人”,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和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