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协系统 | 电子邮件 旧版 
政协章程
提案工作
政协概况
视察调研
人员组成
交流交往
领导讲话
理论研究
政协文件
政协史话
政协会议
委员风采
议政建言
党派团体
社情民意
三区政协
  最新动态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附件2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附件1   ·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附件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2   ·2021年部门决算公开报告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海市委员会办公室...   ·测试信息   ·市政协主席王文杰督办重点提案   ·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市政协召开九届二十九次常委会议   ·市政协主席王文杰调研基层党建联系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内容
《人生磨砺》激情岁月
乌海政协网 www.whszx.gov.cn 日期: 2015/1/30 阅读次数:19008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志杰知青生活侧记

边汉卿 

(张志杰,现任市八届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36前的1974年3月6日,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也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他记忆犹新的程度甚至让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那一年,他刚刚17岁,刚刚中学毕业,在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决然的走了下去……他牢记着毛泽东主席的教导: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他,带着青年人励志和创业的梦想,心怀几许懵懂,同他的尚处于年少的一百多个朋友,来到了几乎是戈壁荒滩、寸草不生的海勃湾市拉僧仲办事处青年农场……
一切的磨砺,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荣誉,都将从这里开始。
    他,就是张志杰,现任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已过天命之年的张志杰,如今回忆起当年的那段苦乐岁月,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谈起来如数家珍,两年的农场生活,奠基他丰厚的人生基础。几十年来,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清晰可鉴的成功之路。
    他的勤奋和敬业令人仰止,他的质朴和平凡使人钦服……
    那时,青年农场刚刚组建,除了将近200人的知青队伍以外,其余什么都没有。张志杰被分配到农场二队。他们来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上,这里除了石头,还是石头,高原上点缀着稀疏的耐旱植物:四合木、沙蒿、白刺……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家吗?
    没有住房,没有道路,更要命的是没有饮用水,四周没有一户人家,天边隐隐约约可见三两处牧人的户棚,在罡风与酷热中闪烁着几分生气。
    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和吃饭的大问题。建房需要建筑材料,建材从哪里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靠组织和上级调拨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动手,一群带着几分稚气的青年人,在一无所有中开始了他们艰难的创业之路。
    张志杰的年龄在知青中不是最大的,个头也略显得小些,但是在劳动中始终走在前面,挖土,和泥,脱坯,砌墙,担水,打堰,修路,从来没有干过的活,吃从来没有吃过的苦……
    脱坯需要水,经过寻找,他们在3里外的一个废弃的巷井中找到一潭积水,他们以瘦弱的身躯担负着百十多斤“黄泥汤”的重压,步履艰难的往返于水源和工地之间,平均一天要走10趟,也就是一天负重行进30公里。知青里有许多女青年,毕竟比不上男子汉,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累得能让她们哭出来;即便是男青年,收工之后,也累得东倒西歪、横躺竖卧……
    即便如此,队员们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一天的疲惫也不能让他们歇下来,晚上收工之后,大家自愿组织起来,到附近的山上打石头,由一通厂、二通厂义务支援的汽车、拖拉机和司机师傅连夜赶运石料,夜晚,开石钢钎清脆的捶打之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与机动车的轰鸣声、劳动者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他们忘记了疲劳,放弃了休息……
    春季的西北高原,千百万年来总是重复着一个天气:早晨朝阳温暖,中午炽热难耐,下午随时刮起大风,我们现在叫它“沙尘暴”,那时好像没有这个词。黄沙、泥土,夹带着残枝枯叶漫天飞扬,队员们戏称这是“北国风光”。本地有一句话:大风一年一次,一次狂吹四季,就是说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大风。肆虐的狂风飞沙走石,好像要卷走地上一切可带走的东西,似乎也是想给队员们一个下马威。但是知青们偏偏不信这个邪,个个顶风冒雨,“不下火线”。当时有一句语录:“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知青们正是通过与严酷的天气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争,才练就了顽强的意志,捶打出钢铁一样的身板,建造成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
    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一排排略显粗糙的宿舍、食堂、办公室终于建起来了。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成果,知青们无比欢欣鼓舞,就像过大年一样摆酒庆贺。
    简易房舍有了,几条凹凸不平的道路——毕竟是路——也陆续也修起来了,开垦荒地,种粮种菜,说来轻巧,在戈壁滩造“米粮川”、建“花果园”,谈何容易?海勃湾市行政区划隶属伊克昭盟,自然地理上属于西鄂尔多斯高原,是内蒙古西部的高海拔之地,自然特征是土地贫瘠,地下水位深,风沙严重。荒滩上砾石与沙土各半,一镐刨下去,火花四溅,震裂虎口;一锹挖下去,坚硬的砾石能把铁锹弹上来,一天活干下来,眼前看不到什么成果。几十亩的荒地,他们是一镐一镐刨出来的,是一锹一锹翻出来的,要说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渗透着汗水,那真是一点也不过分。知青们硬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和拼劲,经过20多天的努力,终于开出了一块像模像样的土地。看着那份不敢相信的收获,更平添了自信与力量,大家一鼓作气,坚信“革命加拼命,无往而不胜”,有了前面的开荒经验,后面的路就顺畅多了。当时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陋,根本没有机械动力,完全依靠人力,翻地,起石头,打田埂,最陌生的是修水渠。“庄稼水当家,种地全靠它”,如果缺少了灌溉,种什么都不会出苗,更别说收获。所以,寻找水源是当务之急。那个特定时代的协作精神是今天难得一见的,听说知青们在简陋的条件下建设家园,经农场领导请求,六五四兵工厂主动送来深水泵和输电设备,知青们紧张而有序的展开打井、架线、安装工作……
    为了支援知识青年创业,当时的伊克昭盟党委、盟公署决定从鄂托克旗沙井公社动迁一部分农民到拉僧仲青年农场,帮助和指导他们的工作。事实上,刚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学子们第一次切切实实感受到农民兄弟身上的真诚、质朴和勤劳,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味到创业的艰辛曲折。
    在河套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俚语:“女人生孩子,男人拔麦子。”是说秋收时劳动繁重至极。高原降水少,蒸发量极大,像麦子、糜子这类作物不能充分成熟,秋后秸秆低矮,有抓的,没割的;有割的,没抓的,镰刀既派不上用场,就只能弯腰用手连根拔起,仅仅半天的劳动,双手和小臂就血涔涔的……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没有肥料,也没有钱买化肥,知青们放下架子,掏遍了附近所有厕所,恶臭熏得人几乎窒息,但谁也没有放弃……
    当强劲的西北风在一夜之间荡平他们一整天辛苦修起的坝堰,知青们没有气馁;当百年不遇的山洪冲走了他们一个春夏的劳动成果,知青们没有一蹶不振;当一部分人无法承受那超强的体力透支,企盼早早返城,张志杰与他的许多最要好的朋友不但不随波逐流,反而耐下心来,去作那些知青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打消退缩念头,坚持到底,实践理想。
    张志杰,他的领导、朋友,孙寿山、白金海、纪凤成,一串串响当当的名字,刻在了乌海知青的史册上,为后人标树了艰苦创业的楷模。
    没多久,崎岖不平的荒地上架起一道道银线,抽水机的马达声响飘散在亘古未闻的荒原之上……
    没多久,废弃多年的水库,竟变得碧波荡漾……
    没多久,几平方公里的荒蛮之地就变成一片麦浪翻滚的海洋、瓜果飘香的园圃……
    没多久……
    他们兴奋的收获着希望,收获着爱,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1974年12月,为表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壮举,海勃湾市委召开首届知青先代会,张志杰被选定为主要发言人在大会上发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大会介绍在农场将近一年来的艰苦创业历程,向市领导报告自己与青年朋友们的收获。曲折的经历、真实的故事、动情的演说,让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之后,张志杰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
    荣誉和喜悦接踵而至:1945年7月,张志杰与海勃湾市的17名知青一道,光荣的出席伊克昭盟知识青年代表大会;1975年9月,张志杰又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知青……
    张志杰常说:“荣誉是集体的,功业属于过去,珍惜今天就应该倍加努力。”这不是张志杰的过谦之词。两年前,还在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时候,市领导和同事们都对他的人品和作风赞誉有嘉,无论是选拔干部,还是考核职员,都一定作到严肃、公道、客观。2008年7月初,组织调任他到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任党委书记,到任伊始,他就深入各单位、部门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并主动与老师们交朋友。老师们都说张书记感情平易朴实,工作讲求实效,组织原则性强,是好领导、好朋友。
    老牛不策自奋蹄——这是张志杰的座右铭。

文章来源:乌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人生磨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海市委员会 主办
地址:乌海市滨河新区市府路1号市行政中心A座845
蒙ICP备16003799号-1